首页 > 正文

速读 | 2025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

时间:2025-02-08 来源: 阅读次数:

2024年南阳成绩单


经济运行稳中有进

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5.5%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61个,省重点项目考评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。

统计监测的23个大类商品中有19类保持增长、增长面为82.6%。

新入库“四上”企业1204家、全省第二。

产业转型加力提速

工业投资增长27.8%,高于全部投资20.8个百分点。

超硬材料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。

龙成物流获评5A级物流企业、填补了空白;“赊店”“仲景”品牌被认定为“中华老字号”。

科技创新纵深突破

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、众创空间3家,新增省创新联合体、中试基地各1家;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。

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个。

城市建设有序推进

新改造老旧小区425个,打通光武大道西段等“断头路”6条,改造提升卧龙路等道路4条,完成新华路等排水防涝工程22条,新增车位4630个。

镇平等7个县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潜力地区,其中社旗、新野获评试点县。

高速里程突破1000公里、全省第一,改建农村公路1350公里。

乡村振兴步履坚实

新建高标准农田32.4万亩,粮食总产133.6亿斤。

“南阳艾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新打造美丽小镇26个、和美乡村300个。

巩固脱贫成果考核全省第一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获评“好”的等次。

改革开放不断深化

在全省首创“四电无U”交易新模式,入选国家、省改革典型案例。

首次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营商环境建设先进省辖市”。

实现进出口总值167.3亿元,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46.9亿元。

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月季博览会等活动。

生态环境持续改善

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二。

获评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,全省唯一。

营造林总量保持全省首位。

河长制工作连续三年全省第一。

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。

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市。

社会民生全面进步

财政民生支出661亿元,20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,连续三年获评“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省辖市”。

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。

新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693个,28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。

黄山遗址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。


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、省“两会”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进高质量发展、扩大高水平开放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施高效能治理,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,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,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,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实施“十大战略”,紧扣“建强副中心、打造增长极、奔向新辉煌”发展总目标,纵深推进“五聚五提”工作总抓手,认真践行“六个弘扬”作风总要求,深入落实“四个自觉”干事总保障,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,推动经济持续向好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保持社会和谐稳定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,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新局面。



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


经济增长6.5%左右


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5%以上

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%以上
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.5%以上

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一步夯实


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


粮食产量140亿斤左右


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“十四五”考核目标


2025年南阳这样干

01
以更多办法促消费、扩内需,持续巩固经济增长势头

●加力落实宏观政策

抢抓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,推广“唐河做法”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,努力争取更多政策资金。

●加力提振消费需求

●加力扩大有效投资

02
以更高质效抓研发、催转化,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

●重抓平台能级提升

●重抓创新主体培育

●重抓技术研发转化

●重抓创新生态营造

03
以更优布局调结构、育链群,持续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

●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

●重点培育高成长性产业链

坚持本土企业裂变和招商引资培育两手抓,力争制造业规模接近5000亿元。

●抢滩布局未来产业

重点布局合成生物产业、航空再制造和低空经济产业、新能源化工产业。

●  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和数据产业

04
以更快速度起高峰、筑高原,持续增强副中心城市能级

●  构建新型城镇格局

●  加快中心城区崛起

●  夯实县域经济基石

在县域产业发展上,叫响“西峡经验”“内乡模式”“南召路径”“邓州实践”以做强“一县一省级开发区”为载体,着力构建"1+1"产业布局,推动产城融合发展。

05
以更实举措强农业、美乡村,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

●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

●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

●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

●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

06
以更大力度建设施、塑枢纽,持续打造综合发展优势

●建强综合交通体系

●打造现代物流体系

●完善现代水网体系

●健全能源保障体系

●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

07
以更宽视野推改革、拓开放,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

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

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

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

08
以更严标准治污染、护生态,持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

●全力以赴保水质

●坚定不移治污染

●持之以恒强生态

●多措并举促降碳

09
以更准落点惠民生、增福祉,持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

●聚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

●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
●聚力促进全民卫生健康

●聚力建设中医药强市

●聚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

●聚力加快文旅事业发展

10
以更足准备防风险、除隐患,持续守牢安全稳定底线

●扎实做好基层“三保”

●严密防化财政金融风险

●严格抓好安全生产管理

●持续加强防灾能力建设

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